从素材到成文,揭秘 Dailyio 的大模型写作全流程|Digital Explorer#055
对于严肃写作来说,大模型的「写作流程」依然需要人类的深度介入。

Editor’s Note
今天是 2025 年 3 月 4 日,您正在阅读的是第 55 期 Digital Explorer。
使用大模型写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。特别是春节之后的这段时间,由 DeepSeek R1 模型生成的内容充斥在中文互联网的各个角落。
作为从 ChatGPT 一上线就开始尝试引入大模型写作的内容工作者,过去两年多来,我一直在不断探索、尝试各类基于大模型的写作流程,每一次尝试的过程都充满了惊吓、惊喜与遗憾,在「哇」与「唉」之间不断切换。
由于新模型不断涌现——请允许我使用这个词——以及模型基础能力不断完善,使得我使用大模型写作的流程也在不断迭代之中,本期 Digital Explorer,我会以聚焦产业发展的「AI Insider」邮件通讯生产流程为例,谈谈大模型如何「赋能」我的工作流程。
「AI Insider」的核心是从每周甚至每天无数杂乱的 AI 产业资讯中找到一系列线索,然后由这些线索勾勒出一个个观察产业发展的角度,并通过文本的形式展示出来,这个过程需要解决几个问题:
- 如何发现素材:不要指望大模型可以帮你发现素材,这个工作只能由人类完成;
- 如何高效处理素材:当你需要快速阅读一篇文本素材的时候,大模型除了简单的「总结」还能做什么?
- 如何让大模型写作:「素材+大纲」的确可以让大模型「写」出一些东西,但是否可以让「(你的)风格」也融入写作之中?
鉴于「如何发现素材」只属于人类,我们接下来就从「高效处理素材」的「获取」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