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 2.0」正式发布|Digital Explorer#017

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 2.0」正式发布|Digital Explorer#017

Editor’s Note

今天是 2023 年 11 月 7 日,您正在阅读的是第 17 期 Digital Explorer(原第 180 期 iPad Power User)。

本期「创造」专栏聚焦新版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」的更新历程,整个十月份,我将之前的内容做了一番拆解,结合过去一年的一些新内容、新思考,2.0 版本的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」正式发布

在「信息加工」部分,关注消费领域大模型应用的新动态,包括 OpenAI 开发者大会之后的大模型应用趋势、文心一言专业版收费、阿里通义千问 App 上线等。

信息消费」场景中,谈谈浏览器 Brave 的新功能 Leo,并分享两个来自英国的新闻应用。

接下来,欢迎和我一起探索关于数字工具的所有可能。


✍️创造

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 2.0」发布

2020 年 7 月,我在当时的「iPad Power User」会员计划里开设了一个名叫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」的专栏,不定期发布自己对笔记工具的使用感受和思考。之后十几个月时间,陆陆续续更新了二十多期内容,2021 年 10 月底,我将这些内容编辑成册,这本电子书也在此后发布了几次更新

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,我的工作流程发生了众多变化,以硬件设备为例,我不再局限于 iPad Pro,转而同时使用 Chromebook 和 MacBook;我也不再仅仅使用 iPhone,而是把 Android 手机(Pixel 6a)作为重要的工作设备。这些设备的变化也会持续影响我对笔记工具的选择,比如如何能够构建更适合跨平台的笔记流程。

外部环境方面,在经历了荒诞的 2022 之后,我的生活、工作逐步恢复到 2019 的节奏。为了满足一个正常的内容生产者的工作需求,大量适用于疫情的工作流程都被重构,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,我必须重新思考,当我几乎每周都要在飞机机舱里度过若干个小时的时候,我应该如何利用笔记工具?

进入 2023 年,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正在深刻影响数字工具的演化方向,笔记工具也不例外。如果说此前的双向链接热不过是「一片阿司匹林」,那么大模型带来的会不会是「一剂良药」呢?

当问题不断出现的时候,我知道需要对之前自己使用工具——特别是笔记工具——的理念和流程进行一番新的思考与梳理。

整个十月份,我将之前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」的内容做了一番拆解,结合过去一年的一些新内容、新思考,重新整理出新一版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」,并从这一版开始以版本号的方式进行管理,这一版就是 2.0 版本。

img

新一版的「现代数字笔记指南」首先从笔记的理念与原则出发:为什么笔记是一场无限游戏、为什么笔记工具无法真正带来洞察、以及数字笔记的若干个原则又是什么?

接下来,我会探讨若干个笔记工具的优劣,从纯文本笔记到 Evernote、Bear,从备忘录到在线文档,这些工具到底有哪些值得尝试的优点,又有哪些无法忽略的缺点?

img

第三部分更像一个过渡,从双向链接到笔记嵌入,这些「创新」功能背后的代价又是什么?我会给出一些思考和实践。

第四和第五部分,聚焦两款笔记工具:Tiddlywiki 和 Workflowy。这两款工具是我在近四年时间无法离开的「神器」,我如何使用这两款产品,以及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的思考?

就像我们人生中的很多问题一样,上述这些问题也没有所谓答案。相较于简单解决问题,发展问题终究也是一种有趣的探索。所以,千万不要被这本书的名字所误导,它绝不是什么工具的正确用法,我只是把自己看到的、想到的、实践的摊在这里,「我不(想过多)解释,我只(想多多)探索」。

您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这本小册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