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内容洪水来袭,谁能活下来?

AI 让人人都能创作,为何创作者更焦虑了?

AI 内容洪水来袭,谁能活下来?

Editor's Note

🗓️ 2025.10.16 | Issue#021

这不是又一篇「AI 威胁创作者」的老调重弹。

整理这期素材时,我们看到最近的几个事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:日本政府在对 OpenAI 提出版权诉求,印尼电影人却在用同样的工具将制作成本压缩至好莱坞的 1%;MrBeast 公开表达焦虑,但洛杉矶的独立创作者 Josh Kerrigan 已经用 AI 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科幻宇宙并获得好莱坞合约。

本期 AI Picks 试图回答三个问题:

  • 为什么监管总是慢一步?日本《AI 促进法》没有明确惩罚措施,任天堂的表态也充满矛盾——当技术迭代以「周」为单位时,以「年」为单位的立法注定滞后。
  • 谁在从 AI 中获益?不是所有创作者都在受害。新兴市场通过「成本套利」重塑产业链,技术型创作者建立起新护城河,而真正受损的是那些依赖单一技能、无法快速转型的中间群体。
  • 内容通胀的终局是什么?当 Deezer 平台的 AI 内容占比三个月内从 10% 翻倍至 18%,当独立音乐人的作品「保鲜期」从数月缩短至数周——这不仅是数量对质量的碾压,更是「稀缺性价值」的系统性崩溃。

通过梳理来自日本政府、印尼电影业、拉美音乐人、好莱坞创作者和全球 25 国调研的一手信息,试图呈现一个完整的产业变革图景。这种跨区域、跨行业的关联分析,正是 AI Picks 的价值所在——不只报道单个事件,而是帮你理清事件背后的产业逻辑与利益博弈。

如果你关心 AI 如何重塑内容产业、创作者经济的未来走向,或者想理解技术变革中的生存法则,这篇文章值得你花 10 分钟细读。


欢迎阅读「AI Picks」专栏。

AI 正在改变世界,但铺天盖地的技术新闻让人应接不暇。AI Picks 用清晰易懂的语言,帮你快速抓住 AI 产业的重要动态,理解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你的工作、生活和未来。

每周精选 2-3 个重要事件,从新闻表层深入到背后逻辑,没有晦涩术语,只有清晰洞察。让每个关心科技发展的人,都能轻松跟上 AI 时代的步伐。

AI Picks 专为以下读者设计:

职场人士
想了解 AI 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业和工作

创业者/企业主
需要把握科技趋势,找到业务机会

投资者
希望快速了解 AI 产业动态,辅助投资决策

科技爱好者
对新技术感兴趣,但不想陷入技术细节

学生/教育工作者
关注 AI 对教育和未来职业的影响

如果你:

  • 感觉被技术发展甩在后面
  • 想了解 AI 但不知从何入手
  • 需要可靠的信息源而非碎片化资讯
  • 希望为未来做好准备

AI Picks 是你的最佳选择。

立即订阅 Plus 会员,每周更新认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