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权 AI 的入场券:为什么各国甘愿依赖英伟达?
韩国砸 68 亿美元追求 AI 独立,却要采购 26 万片美国芯片。这场全球运动背后的真相是什么?
Editor’s Note
🗓️ 2025.11.28 | Issue#324
各国正在斥资数百亿美元建设「主权 AI」,但所有人都在向英伟达采购芯片。这个悖论揭示了什么?
本期 AI Insider 追踪韩国 68 亿美元 AI 预算和 26 万片 GPU 订单的资金流向,发现各国购买的不是技术独立,而是议价权。当技术复杂度超出单一国家掌控能力时,「主权」的含义已经改变——它不再是完全自主,而是在依赖中争取相对有利的位置。
这是一场关于未来十年全球科技权力分配的博弈。理解钱往哪里流,比知道花了多少钱更重要。这正是 AI Insider 的价值:不只报关注发生了什么,更要解释为什么这样,以及意味着什么。
韩国总统李在明本月对国会发出警告:「在人工智能时代,落后一天可能意味着落后整整一代。我们正面临紧迫的生死存亡危机。」为了应对这场危机,李在明政府将 2025 年的 AI 预算提升至 68 亿美元,是此前的三倍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韩国宣布将采购 26 万片英伟达的高端 GPU,并称这是实现国家 AI 雄心的基础。
韩国不是孤例。WSJ 的报道显示,法国、德国、英国、印度、沙特、阿联酋都在推进类似计划。Gartner 的数据显示,全球 AI 支出今年预计达到 1.5 万亿美元,比 2024 年增长约 50%,明年将超过 2 万亿美元。各国给这场投资热潮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:「主权 AI」。
问题是:当各国都在大量采购美国公司的芯片和技术时,这个「主权」到底意味着什么?